「我這一年多來真的每天一早醒來就在記錄基礎體溫,也用App紀錄月經,為什麼我們在排卵期同房都還是懷不上?」

36歲的徐小姐因為晚婚,婚後便跟先生積極為懷孕做準備。無奈她認真記錄經期與基礎體溫、算好排卵日,兩人也在排卵期同房努力了一年都還是沒有懷孕徐小姐才抱持著忐忑不安的心,前來找我看診。

看了徐小姐的月經週期與基礎體溫的變化,發現她在排卵日的1~2天的體溫大概落在36.1℃,黃體期間體溫上升的幅度也較為趨緩。隨後我為她安排抽血檢查,才確定徐小姐因為整體 #黃體素分泌不足,而影響後續懷孕率 ‼️ 之後我為她安排藥物治療,4個月後終於讓她看到兩條線

許多女性知道想懷孕、抓好日子要量基礎體溫但卻不清楚「量體溫」到底是為了什麼?

女性的基礎體溫反應女性的荷爾蒙分泌、排卵情形。女性濾泡期時,卵泡會逐漸發育。直到成熟、排出卵子後,便進入黃體期(約月經週期第14天),黃體素會在排卵後開始分泌來轉換子宮內膜,並使女性的基礎體溫升高 大約落在36.4~37℃之間。排卵期時女性生理期的變化也會伴隨著陰道分泌物增加、性慾增加等情形。而黃體素的分泌,以及引起的生理變化,都是為了增加受孕機率,讓精卵結合後能夠安然著床、長大。

然而,臨床與許多研究都觀察到黃體素分泌不足,也就是黃體期過短(11天以內)的女性,基於卵巢功能異常容易造成「排卵期同房沒懷孕」的情形。常見情況包含:


▶️ 黃體期期間黃體素分泌量過低:黃體素在排卵後的24小時內沒有急速增加。而是緩慢、漸進式地增加,或是整體黃體素分泌量偏低,都可能讓黃體期太短、不規則而降低了懷孕機率。
▶️ 黃體期期間雌二醇分泌量過低:黃體期間若黃體素分泌量不足,也會連帶影響到雌二醇的分泌量不足,使子宮內膜難以維持足夠的厚度、子宮內膜的血流不足,都會對受精卵的著床產生不利的影響。
▶️ 卵泡早期分泌過少濾泡刺激素:根據《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上的研究表示,在卵泡早期階段,沒有分泌足夠的濾泡刺激素,也會減少黃體期的黃體素分泌量,增加出血機率、使受精卵難以著床。

自然懷孕是所有夫妻渴求的懷孕方式。在此也呼籲大家,平常除了記錄經期、基礎體溫,也要留意基礎體溫與身體狀況的「變化」。尤其當⚠️月經出現變化,天數太長、太短或是不規律、經痛等情形,都可能與卵巢功能異常、黃體素分泌量不足有關。如有出現月經變化、排卵期同房一年以上都沒有懷孕的情況,無需猶豫、儘早去做檢查或治療,未來才能精準抓住每個受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