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診斷「不孕症」就只能做試管嬰兒嗎?認識不孕症治療的3種方式
32歲的陳姓夫妻分別在金融業、保險公司上班,兩人都很重視工作與生活,直到婚後2年規律同房但都沒有懷孕後才來找我做不孕症檢查。接受檢查後,發現妻子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略低且疑似有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狀況,月經近幾年的週期間隔有逐漸變短的趨勢,當我仔細向他們解釋原因,聽到符合不孕症 的定義時,陳太太從原本嚴肅的神情轉為哀傷問我:「那這樣要做 #試管嬰兒了嗎?」
很多人聽到不孕第一個的聯想就是做試管嬰兒,以及接續一連串辛苦的療程。其實試管嬰兒並不是幫助懷孕的唯一優先選擇,必須依男女雙方的狀況來給予適合的建議。
根據國際期刊《Journal of Human Reproductive Sciences》上刊載的研究統計,發現有43%的夫妻是因為多種因素、不明原因造成不孕。而為了精準提升受孕機率 在給予建議的治療前,會先請夫妻雙方做一系列的檢查,確認原因後才能「對症治療」。此外,還會考量夫妻年齡、需求、身體狀況、過去疾病史與治療史等因素,來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因此並非一遇到求孕不順的狀況就建議做試管嬰兒。 常見的不孕症治療方式包含:

▶抓排卵期自然同房:年紀<35歲,經檢查後發現夫妻的卵巢、子宮、輸卵管、精子數量與品質都沒有重大問題,代表夫妻還是有相當大的機率可以自然受孕。因此,醫師主要會先提供授孕指導,協助推算容易授孕的好日子,並提供身體調養上的建議。亦可以考慮搭配口服排卵藥或低劑量針劑幫助排卵,並調理子宮環境,提高授孕機率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的療程主要是篩選精蟲的菁英部隊,帶領它們直接通過陰道和子宮頸,直接注入子宮腔,以減少精蟲不必要的耗損。女方的部分可考慮使用排卵藥物促使較多的卵子可在該週期成熟以增加機率。可接受此療程的前提是外觀正常的精蟲數量和活動力必須達到一定標準,且女性的輸卵管至少仍有一側暢通。若有困難同房或假日夫妻,或是精蟲狀態略有不足,自然同房成功率顯著受影響的狀況,也可優先考慮人工授精的方式。人工授精的過程相較於試管嬰兒簡易,但相對地仍有許多環節我們無法檢測,且精卵相遇還是要靠彼此的努力,而我們也無法得知它們是否遇見,是否形成胚胎,抑或是後續胚胎發育是否有一些狀況等。根據國際期刊《Reproductive BioMedicine》的研究統計,35歲以下女性人工授精成功率約為13%,40歲以上女性成功率約4%。在台灣接受一次人工授精療程費用約為$10,000~35,000,目前政府並無補助。

▶試管嬰兒:若是卵巢、子宮、輸卵管有明顯功能上的問題,例如兩側輸卵管皆阻塞或兩側皆發生輸卵管水腫、嚴重子宮肌腺症、卵巢早衰、高齡等狀況,男性精液異常抑或是無精症、或嘗試過人工授精3~4次以上還未受孕的夫妻,則會建議優先考慮試管嬰兒療程。當然每對夫妻的狀況不同,都可以和醫師做詳細的討論和求孕規劃,畢竟懷孕生子還是有一定的黃金時間。主要的試管嬰兒療程會經歷刺激排卵 ➡ 取卵與取精 ➡ 體外授精並培養成胚胎 ➡ 胚胎植入子宮腔這幾個主要步驟與流程,但會因每對夫妻的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細部療程與建議。在台灣接受一次試管嬰兒療程費用約為$150,000~200,000上下,而目前政府因鼓勵生育有提供相對應的補助。
得知困難懷孕後,每對夫妻在求孕之路上都會面對許多未知數,確實容易感到擔憂。不過,#生殖醫學 在這20年間,無論是 #取卵、#凍卵技術、#胚胎培養 或是 #遺傳篩檢 等各種項目與療程上,都有很大的進步與革新因此如果檢查出不孕,希望都能抱持「積極正向」的態度來面對當下的狀況。除了雙方做好溝通之外,也願意理性看待,並接受更多治療的可能性,才能一起度過眼前的關卡,如果對求孕的相關治療還有其他疑問,都可以先來私訊我或來診間找我聊聊喔!
雖然每個人的基因、免疫反應有所不同,有些女性僅有少量的子宮內膜組織異位也不一定會出現以上症狀。但依然有許多患者長期飽受著劇烈經痛,甚至可能痛到無法說話、下床或行走而這也是為什麼,她們每個月可能會比一般人請更多天的生理假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約有10%(約1.9億)的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症也算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如果有長期嚴重經痛、非經期出血、月經不規則、性交疼痛、經期有腰痠背痛或腹瀉情形,或是有以上常見症狀又合併困難受孕的狀況,建議千萬不要只是一味地忍耐或盲目地嘗試無效的方法,先來婦產科檢查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可能,再和醫師共同討論,尋求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與目標。
藉由此篇讓大家認識 #子宮內膜異位,也希望每位女性可以更愛自己並正視自己的健康。只要抱持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都還是有機會讓接下來的每一天,都過得更自在、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