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正在備孕的您來說,如果被醫師告知「卵巢早衰」,心裡可能❤️🩹五味雜陳。
明明還不到 40 歲,卻開始出現月經不規則、抽血發現卵子儲備變少、甚至被說「懷孕機率變低了」——這種無奈與焦慮真的很難承受。
但我們要知道,卵巢早衰不是毫無預警,也不是毫無希望。只要早點發現、早點處理,我們還是有選擇的。了解它的原因與高危險族群,能幫助我們及早預防或採取對策!
什麼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指女性在40歲前就喪失卵巢功能。導致卵巢功能顯著下降比同齡女性要快,卵子儲備量較同齡年齡低下,導致提早面對月經不規律或停經的問題,進而影響生育能力。它的主要特徵包括:
1.月經異常📅:週期變短、或變長或完全停經。
2.荷爾蒙失調🥀:FSH(濾泡刺激素)升高,雌激素降低,伴隨熱潮紅、情緒波動等更年期症狀。
3.不孕風險📉:排卵減少或停止,懷孕機率大幅下降。
4.性慾降低🍂:陰道乾燥、慾望減少。
此外,卵巢早衰還會增加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焦慮憂鬱等健康風險。

卵巢早衰的5大原因
卵巢早衰的成因複雜,可能涉及遺傳、環境與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以下是五大主要原因:
1.遺傳與基因問題:部分女性天生就帶有影響卵巢功能的遺傳基因。例如染色體異常(如透納氏症)、X染色體脆折症(Fragile X syndrome)都會導致卵巢發育不全或卵泡數量不足,進而提早進入卵巢早衰。此外,家族中有女性曾經提早停經,也會增加後代罹患卵巢早衰的風險。
2.(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卵巢組織,造成卵泡受損或功能失調。例如甲狀腺炎、紅斑性狼瘡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與卵巢早衰有密切關聯。
3.醫療介入或治療:曾經接受過卵巢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等,都可能直接損傷卵巢組織,造成卵泡減少或功能障礙。這也是癌症治療後常見的生育力損失原因之一。
4.環境與生活方式:空氣污染或長期接觸塑化劑、農藥、殺蟲劑等環境荷爾蒙及抽菸、熬夜、過度減重、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影響卵巢健康,加速卵巢功能衰退。
5.不明原因:約50%–70%的卵巢早衰病例無法明確找出原因,這類患者可能需要更全面的檢查,排除潛在的遺傳或免疫問題。

卵巢早衰的5大高危險族群
以下族群需特別留意卵巢早衰風險,建議及早檢查卵巢功能:
1.家族病史者👨👩👧:若母親或姊妹有卵巢早衰或早發性更年期史,風險增加4–6倍📈。
2.(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患有甲狀腺炎或紅斑性狼瘡的女性,以及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卵巢早衰風險高於一般人。
3.正在治療癌症者🎗️:受過化療或放療的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卵巢功能可能受損。
4.長期吸菸或高壓族群🚬:吸菸者卵巢老化速度比非吸菸者快1–2年⏱。而長期壓力導致皮質醇過高,可能抑制卵巢功能。
5.月經異常者📅:若30歲前月經週期明顯縮短(<25天)或延長(>35天),可能是卵巢功能下降的警訊
如何診斷卵巢早衰?
若懷疑卵巢早衰,建議尋求生殖醫學或內分泌科醫師評估,進行常見診斷:
1.血液檢查🩸:測量FSH與AMH濃度,AMH可和同齡平均數值做比較來做評估。
2.超音波🔊:觀察卵巢內卵泡數量(基礎卵泡數評估)。
3.遺傳篩查🧬:排除染色體或基因異常。

卵巢早衰該怎麼辦?
1.生育力保存:尚未停經且有生育計畫,可考慮冷凍卵子或胚胎,抓住有限的生育時機。若卵巢功能嚴重衰退,可評估接受捐贈卵子或胚胎的可能性,成功率仍可達50%以上。
2.生活方式調整:戒菸🚭、減少酒精攝取、維持健康體重指數(BMI18.5-24),並適當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藍莓和堅果,同時,每週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也有助於改善荷爾蒙平衡,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卵巢早衰對於備孕而言是個挑戰,但了解原因與高風險族群,能幫助你及早採取預防或治療措施,無論是冷凍卵子或胚胎,還是調整生活方式。與專業醫師合作、保持積極心態,仍有機會保留最佳好孕時機,並迎來屬於您的👶好孕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