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成家庭新常態?看看全球研究論文怎麼說 - 生殖醫學| 許越涵婦產科醫師

「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這是1970年代台灣所流行的「家庭計劃」口號,但隨著同居和單身家庭、離婚率上升,似乎這樣的口號也漸漸被人們所遺忘,獨生子女也成了新常態。但你知道嗎?孩子的數量,其實與家庭的幸福感「息息相關」。

2022年台灣市調指出,85%的家長認為「有孩子更幸福」,但2023年內政部的人口統計結果出爐,台灣新生兒人數為13.5萬人,比2022年的13.8萬人減少近4000人,再創新低。到底現代社會對於理想家庭的想像,幾個孩子會最好,讓我們來看一下全球研究論文怎麼說。

 

獨生子女成家庭新常態?看看全球研究論文怎麼說 - 生殖醫學| 許越涵婦產科醫師

在低生育率的時代下,現代社會對於理想家庭的想像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來自八個低生育率國家的參與者,探討他們對於理想家庭的認知。發現了令人驚訝的結果:相較於沒有子女的家庭,至少有一個子女的家庭被認為有較高的幸福感。然而,研究發現,子女數量的多寡並非重要因素。

 

獨生子女成家庭新常態?看看全球研究論文怎麼說 - 生殖醫學| 許越涵婦產科醫師

少子化與晚婚世代的來臨:孕前健康檢查為理想家庭打好基礎

由論文可知,大多數人希望家庭中能有子女。然而,隨著晚婚世代的到來並非每對夫妻都能順利地透過自然的方式產下下一代。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台灣不孕症的比例高達10%-15%,這意味著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這時候「孕前健康檢查」就至關重要!

「孕前健康檢查」可以幫助雙方了解彼此的身體狀況,為孕育下一代做好萬全準備。除了基本的理學檢查、血液檢驗及傳染病檢查外,透過生殖功能檢測以及遺傳病基因檢測,更幫助夫妻了解自身的生育能力,並且知道在備孕期間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若真的不幸被診斷為「不孕症」,也能提早進行準備。擁有這些信息,夫妻可以更有方向地制定生育計畫,安心迎接健康的下一代的到來。

不過即使不幸被診斷為「不孕症」也不必絕望,因為現代的醫療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和解決方案,例如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

 

婦產科醫師的使命:幫助不孕症婦女實現生育夢想

作為婦產科醫師,我們的使命不僅是提供醫療和技術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陪伴每位不孕症婦女度過這段艱難而漫長的旅程,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