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S(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對許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妻而言,可能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醫師可能常提到PGS可能可提升懷孕成功率 、降低流產風險 ,但大多數人對它的認知仍不是非常了解。以下就讓我們深入剖析PGS的原理、優缺點與適用族群,幫助您更有信心地和醫療團隊討論並做出適合自己的決策。
什麼是PGS?
PGS是試管嬰兒療程中的一項檢測。當胚胎培養至第五或第六天時形成囊胚,胚胎師會利用精密的顯微操作技術,取出少量的胚胎細胞,進行染色體數目的詳細檢查,判斷胚胎是否有染色體異常問題。
如果檢測結果顯示胚胎染色體數目正常 ,通常代表該胚胎較有機會健康著床,降低流產的風險。但染色體如果呈現異常,胚胎可能在懷孕初期就無法著床,沒辦法順利發育。但也要注意到,此項檢查結果非百分之百準確。
PGS的3大優點
1、提高著床成功率 :
挑選染色體正常胚胎進行植入,理論上能降低早期流產可能性,提升懷孕成功機會 。
2、減少反覆療程的壓力 :
對於曾多次試管或自然懷孕失敗者,PGT可縮短「試誤」過程,降低情緒和身體上的疲憊。
3、節省時間與減輕心理負擔 :
避免胚胎移植後等待又流產的心理折磨,使整個療程更有效率,更快看到結果。
PGS的4大缺點
1、檢測非絕對準確 :
即使技術不斷進步,但還是有可能出現誤差,加上切片的細胞是未來發育成胎盤的細胞,無法直接代表胎兒本體。此外,特別是胚胎同時有正常和異常細胞,呈「嵌合型」時,檢測結果無法完全符合胚胎真實情況。
2、胚胎操作風險 :
囊胚切片需進行顯微操作,雖然現代技術已降低風險,但仍可能對胚胎造成微小傷害 。
3、費用考量 :
試管療程本已昂貴,加上PGT檢測費用,對某些家庭而言經濟負擔更加沉重 。
4、只能檢查染色體數量異常 :
PGS可以檢測出唐氏症(多1條21號染色體)、透納氏症(少1條性染色體)等問題,但無法檢測出地中海貧血或肌肉萎縮症等單一基因疾病,需要進行PGD(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才能對已知特定變異位點作檢測,但結果皆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仍需配合各項產檢與孕期檢驗。
建議考慮PGS的三大族群
1、年紀較大的準媽媽(35歲以上):
隨著年齡增長,卵子的品質和數量都會下降,胚胎染色體出問題的機率也會變高。如果您已經35歲以上,醫師可能會建議做這項篩檢,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
2、多次試管失敗或經常流產的人:
如果您曾經作過多次試管嬰兒但都沒成功,或是有過好幾次流產的經驗,這項檢查可能可以協助找出較健康的胚胎 。
3、家族有遺傳疾病的人 :
如果您或配偶有染色體異常,或家族中有遺傳疾病,PGS檢查可以幫助避免這些問題傳給下一代。
怎麼判斷是否要作PGS檢查?
1、年齡與卵巢儲備評估 :
年輕且卵巢功能良好者,可考慮先不做PGS,視胚胎著床結果再決定。若超過35歲以上或多次試管失敗者,考慮進行PGS較為合理。
2、經濟與心理承受力 :
除經濟負擔外,還須考慮能否接受「可能沒有正常可移植胚胎」的結果。一旦檢測發現無正常胚胎,可能帶來更大心理落差 。
3、了解家族遺傳病史 :
如果家族有遺傳疾病或染色體問題,進行PGS檢查就很重要,可以降低流產或降低寶寶出生後罹患先天性疾病的風險 。
4、醫療諮詢建議 :
最終決定應綜合個人需求、醫療評估及身體狀況。與醫師充分溝通,才能獲得最客觀適合的建議。
「我一定要做PGS嗎?」答案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對夫妻的情況各不相同,無論是否選擇進行篩檢,都應與醫療團隊充分溝通,根據個人需求、身體狀況及經濟考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提高寶寶到來的機會。